心灵深处 有片未知的海
DEEP IN THE HEART
THERE IS AN UNKNOWN SEA
策展人 / Curator
刘睿 / Liu Rui
开幕 / Opening
2019.06.29 / 15:30
6月29日,我们将在白野画廊探索空间举办张桂林先生的个人展览《心灵深处 有片未知的海》,展览将展出张桂林先生近年来的重要作品。
《正月》 / First Month
丝网版画 / Silkscreen Print
尺寸 / L 76cm W 57cm
版本 / Editon 11/25
年代 / Year 2015
展览序言 / Exhibition Preface
在版画艺术的家族中,丝网版画是年轻、富有生命力的一个版种。它的问世和发展,使版画语言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具有现代审美的特征。比如,它在作品尺寸上,可以以超出其他版画种类的大幅尺寸而获得醒目的视觉效果;它在色彩的运用上,能够借助丝网版印制技术达到尽情的表现,使色彩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示;它在造型和结构上,更为版画家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使版画语言的“绘画性”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借助科学的印制技术,丝网版画迅速走向丰富多样,对应现代社会条件下图像传播特征和视觉文化不断扩展的趋势,进入了社会审美的各个层面。20世纪60年代以来,丝网版画的普及势头一路强劲,许多国际知名的艺术家投身这个领域,有的专注于丝网版画的创作,有的在进行其他艺术手法创作的同时,也涉及丝网版画领域,使丝网版画成为当代艺术中不可缺少的蓬勃活跃的一员。
中国的丝网版画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文化背景下出现的。那时候,“三版”(即铜版、石版和丝网版)成为拓宽版种语言的新事物,带动了版画创作观念的拓展。在“三版”中尤以丝网版画展现出的视觉美感最为醒目。在这个领域里,张桂林先生是最早的实践者之一。那时候,从事丝网版画创作的中国画家并没有多少成法可依,只是凭借对丝网版画的热情和有限的信息资源,白手起家,在探索中积累经验,通过对西方丝网版画的逐步认识和了解,找到了对丝网版画的感觉,也掌握了用这种语言表达的技巧。在扩大的中外艺术交流与互动中,中国丝网版画也逐步走出国门,汇集到国际版画画坛的丰富景观之中。张桂林先生20年来对丝网版画可谓情有独钟,坚持在这个领域里沉潜探索,对丝网版画的语言特征、表现技巧有了不断明晰的认识和娴熟的掌握,成为以创作丝网版画见长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在艺术观念上是开放的,他以自己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生活经历,感受和描绘都市的变化。他的情感纽带维系着都市的历史与现在,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外部世界的宽阔而独特视角,也凝聚着许多哲理性的感怀。
范迪安 /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心灵深处 有片未知的海”展览现场 / 白野画廊 2019
DEEP IN THE HEART,THERE IS AN UNKNOWN SEA / PGG Gallery Beijing 2019
《蓝》 / BLUE
丝网版画 / Silkscreen Print
尺寸 / L 76cm W 57cm
版本 / Editon 1/25
年代 / Year 2014
《韵》 / Rhythm
丝网版画 / Silkscreen Print
尺寸 / L 76cm W 57cm
版本 / Editon 18/25
年代 / Year 2015
评论文章 / Review Articles
张桂林的艺术历程具有一种历史的意义,这个历史是特指的,不仅指他作为中国丝网版画的先行者,参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丝网工作室;也指他在丝网语言的探索上体现出的历史过程,一个从必然到自由的过程。
在张桂林的艺术中,历史还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如果我们从题材类型上把他的艺术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的话,那么前两个阶段都与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来自他的题材,他在80 年代的创作题材主要是中国古代的建筑。从故宫到长城,从老屋到民居,古旧建筑一再出现在他的画面上。从整体上看,这是一个语言寻找对象的时期。任何艺术语言都是通过它的对象体现出来的,就象木刻、铜版一样,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相适应的题材,即使有其历史和文化的规定性。张桂林开始进行丝网创作的时候,也是中国现代艺术运动开始兴起之时。这对于作为新媒材的丝网版画是一个契机,它从一开始就进入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形式实验的自由为丝网版画探索其在中国现代艺术中的位置与发展提供了条件。不然的话,这种语言形式也将服从政治宣传的需要,最终在复制现实场景的要求下丧失自己的语言特征。张桂林在80年代的丝网创作明显反映出把丝网语言与现代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的追求,但是在现实主义传统的影响下,也可以认为他是用丝网语言对现实题材进行了改造,力求在一种(丝网语言的)形式感中再现历史与文化的主题。总之,张桂林在这一阶段的作品主要是丝网语言与现实题材的磨合,简化是其典型的形式特征,尽管他在某种程度上还吸收了一些现代艺术的手法,但不是主流。在古代建筑的题材中,他主要采用了大面积单纯的色彩对比,均衡对称的构图。在80年代的特定环境中,他的这种探索也反映出在现代艺术的影响下,力求寻找一种现代艺术观念的中国表现方式,通过对立体主义的借鉴来表现民族文化中特有的视觉张力。
《情人节》 / Valentine's Day
丝网版画 / Silkscreen Print
尺寸 / L 76cm W 57cm
版本 / Editon 5/25
年代 / Year 2012
作为语言寻找对象的阶段,一个不可避免的倾向就是自我的遮蔽。也就是说,画面上过多地体现出丝网语言的实验和形式的趣味,而没有显示出个性化的特征。张桂林在90年代中前期的创作可以说是进入一个探索个性化语言的阶段,与第一个时期明显拉开了距离。从丝网语言来说,他进入了一个相对自由的阶段,语言不再是有效表现的障碍,而是把丝网语言的多种手法综合起来以表现更深刻的文化主题。实际上这仍是一种形式的设定,通过一种富于创造性的形式关系来确定个人表现方式。尽管张桂林在这个时期进行了多种可能性的探索,但最突出是90年代前期的《墙系列》和中期的胡同系列。虽然两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区别,但前者是后者的铺垫,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在《墙系列》中,他将写实的长城城墙与传统建筑的斗拱相并置,前者是三维的,后者是平面的;两者都是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可以认为他的这种手法主要是象征性的,而且是多重象征性的复合。但重要的并不是象征性本身,而是作者力求从民族文化的传统中寻找一种有表现力的形式。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看到在这两种形式中间有一些随手画出的素描线条,这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记号。作者显然意识到了,丝网版画作为一种现代图像的批量复制手段,与自我的表现存在着潜在的对立性,这些线条标志着作者正在完成语言寻找对象的过程,而进入到一个在语言上相对自由的境地。
《舞者之三》 / Dancer No.3
丝网版画 / Silkscreen Print
尺寸 / L 70cm W 52cm
版本 / Editon 37/50
年代 / Year 2019
这是一个从寻找对象转换到寻找自我的过程,自我是艺术家作为个体的生命在社会上的存在方式,是艺术家的个人经验、个人记忆、人格意志等在形式与题材上的反映。在90年代中期同样是以胡同为题材的作品中,张桂林开始显现出一种个人的品格,这些作品不再是为了适应丝网语言而进行的形式探索,而是在自由地表现这种语言的基础上将个人的主观性呈现出来。这些作品透露出一种深深的个人情感,它将个人的记忆与文化的思考融为一体,历史与文化的反思不再体现在客观的评论与象征,而是从个人的记忆与体验中涌现出来。象《胡同里飞着的纸鹤》和《流着红色的烟囱》这样的作品,建筑是作为真实的背景而存在的,似乎没有任何形式的介入,在前景飞着的纸鹤和纸飞机象从现实生活中掠过的一道记忆的轨迹。纸鹤和纸飞机是童年记忆的象征,背景的房子则象征个人生活的历史。无论老房子承载着多少文化与历史的内容,它只有存在于个人的经验中才会使艺术的形式获得感人的表现力。我们面对着的不是单纯的形式,尽管在这批作品中也有立体的背景(老房子)与平面的纸玩具的对比,但我们的思绪会超越形式,明显感受到画家本人的述说,这既是对文明的忧思也是对自我的关怀。有一幅题为《灰色》的作品,那个明显的“拆”字似乎是为这一批作品点了题,人所生活过的环境与经历的事件都是符号化地存在于记忆之中,经过符号的提示唤起记忆而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符号的消失也就意味着记忆中的这一部分将永远地封存。张桂林这批作品的意义也就在于个人经验借助视觉语言的传达,受众感觉到的不只是形式的张力,而是生命的存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与现实环境又使这种个人经验进入普遍经验,实现文化反思的共识。
“心灵深处 有片未知的海”展览现场 / 白野画廊 2019
DEEP IN THE HEART,THERE IS AN UNKNOWN SEA / PGG Gallery Beijing 2019
张桂林的近期作品可以说是他的第三个阶段。这批作品可以称为“角色”系列,他告别了老房子,无论在形式还是在题材上,他都进入了一种自由的状态。这种自由首先是语言的自由,它象水墨画的笔墨和油画的色彩与笔触一样,完全实现了手与眼、心与物的一致。画面上视觉要素的鱼与网,但这些形象更接近抽象,更象体面与线条的对比,在色彩关系的衬托下,达到了交响般的和谐,这应该是张桂林潜心数十年探索丝网语言所应得的回报。实际上,这种和谐还不仅是线面的配置与色彩的对比,也包括运动的和谐,这也不同于他在以前的作品中以静态为主的构图。动态的感觉反映了思绪的流动,“角色”暗示了一种社会的关系,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依存与对抗的关系。但他没有强化这种冲突,而是把它们组织一种近乎完美的视觉关系之中,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他不想表达直接的社会意识或人生哲理,而是把一种个人的感觉淡淡地融入艺术语言之中。这样,我们也看到了他一以贯之的艺术观念,个体的存在依赖于语言的表现,语言的完善最终在表现自我的过程中实现。
无论如何,张桂林的艺术历程还是体现出一个由客观向主观生成的过程,语言的漂移最后在自我中找到归宿。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他已完结了探索的过程,在语言与自我由对抗走向融合而实现的自由境界,是语言与自我的位移与互换的自由关系。我们总是无法预测未来,但我们相信,张桂林在今后的创作中仍会不断告别现状,开始新的精神探险,就象他已走过的创作道路所说明的那样。他的每一个阶段都走得非常沉稳,而一旦预期的追求与效果实现了对接,他就毫不犹豫地走向新的转换。
易英 /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舞者之二》 / Dancer No.2
丝网版画 / Silkscreen Print
尺寸 / L 70cm W 54cm
版本 / Editon 3/50
年代 / Year 2019
艺术家自述 / Artist Self-report
我是1978年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留校任教的,当时中国有凹、凸、平版,但没有孔版。我就开始研究丝网版画,那时资料、信息极有限,全凭自己摸索。当时的丝网制版材料都是有毒性的,没有点为艺术献身的精神还真干不了这事,但不管怎么说,中央美院第一个丝网版画工作室终于建立起来了,也可以说这是中国最早的丝网版画工作室。后来办研修班,全国各地艺术院校来美院进修研习丝网版画,渐渐的丝网版画在全国慢慢普及开来。后来我又找到了英国水性颜料印制,今天的丝网版画制版、印制的材料都是无害而环保的,且不论在技术上还是艺术上都已相当成熟,成为与木版,铜版、石版齐驱的第四大版种,填补了国内版画在版种方面的空白。
在丝网版画的创作道路上,我是一路摸索过来的。就像一个“问路者”,因为那是刚刚知道应该走的新路,我早期的丝网版画《河夜》、《江晨》还有木版套印的痕迹。但在画意境上追求一种悠远、祥和、宁静的美。这是一组探索性丝网版画创作,其中《江晨》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了,《河夜》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美展中还获了奖。这种实验性的“出击”既得益于当时中国现代艺术的崛起,也助力于自由空间的扩张。
《鲇鱼》 / Squid
丝网版画 / Silkscreen Print
尺寸 / L 76cm W 58cm
版本 / Editon 3/30
年代 / Year 2010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了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反思,创作了一系列的以中国皇家建筑为主体的丝网版画《古老的中国系列组画》我所以选择皇家建筑物为题材,是因为我觉得建筑就是无字的纪念碑,它是任何人所回避不了的,历史、文化、经济在其中均有所反映。我是借建筑来叙述表达我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理解感悟与反思。《神道》、《钟王》画面空旷,神秘如梦。《城门》、《宫墙》、《祭坛》、《午门》均采取对称的构图,以流动的云分割画面,那时的作品有超现实的特点,似写生又不是客观现实。《天井》、《天窗》中的蓝天,白云给人以无限的暇想。《居庸关》、《紫禁城墙外小景》都给人梦中的好似去过的地方,有一种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的感觉。《渡口》画面对称,阳光充足,但又有一辆自行车打破了画面的对称。《老屋》从门洞里飘出的低矮的云,夹带着云影,以及《江子门》夜里流动的云及地上跟随的云影,这一时期作品画面基本没有人,运动的只有静静漂过的云。我不厌其烦的置换着这些耳熟能详的建筑语符,文明的碎片,昔日帝国权力的象征物。从历史的深处走出的老建筑,不仅昭示着一种沉重历史感,更象征着一种精神的失落,如此沉重的话题在此时此刻被超越时空超越现实的空间分割轻易地空间化,甚至是空幻化了。经典建筑的图像不仅仅作为材料和意象,它更是一个引语,被用于一个非历史叙事性的目的,建筑本身的坚固特性仿佛已被抽取,营构的是一种古老的文明与当代的社会现实的冲突场景,把我们引进了尘封而遥远的中心。这些作品是静谧的风景,非写实的构造风景一类,前者,极力营造抒情的气氛,色彩讲究,画面优美,但是手法上尚留有木板画的痕迹;后者,选用非关联性的古代建筑和应用摄影手段作“蒙太奇”似的理想的拼合,使丝网版画的独特得以展现。“门”与“窗”是为观看者打开的一条回窥历史的时间通道,而静静飘浮的“云”则是从洪荒岁月到现实之间的“引领者”与“见证者”。不断地对历史进行的追问,表现我在现实中对人生诸多问题的思索,其实,这也是当时“摸着石头过河”的社会人普遍存在的心理期盼。
《早春》 / Early spring
丝网版画 / Silkscreen Print
尺寸 / L 70cm W 49cm
版本 / Editon P/A
年代 / Year 2016
《舞者之一》 / Dancer No.1
丝网版画 / Silkscreen Print
尺寸 / L 70cm W 54cm
版本 / Editon 3/30
年代 / Year 2018
20世纪90年代初,我应西班牙马德里美术学院邀请作为访问学者在马德里美术学院学习,并在欧洲考察,看了外面的艺术,并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了更深的思考,回国后我创作了《墙》系列,可以说是《古老中国》的延续。古长城的残缺、支离与破碎,眩目的红色斗拱,站在对文明的反思和文化批判的立场来反观我们今天所处的现实。只是在形象上多了对比,一边是墙,一边是榫木结构的建筑;一边是光影造型,一边是线造型;一边是冷色调,一边是暖色调。画面上又加进些进行视觉阐释的精神符码,类似捆绑的铁丝似的线条,且不说它有一种骚动感,显明的功效可以打破画面僵滞,它也像什么东西在空中留下了飞动的轨迹,有精灵在引逗、戏谑的味道,这种“无”中之“有”倒增添了超现实成分,使得到答案的企望不易实现,这也正是使图画变得有趣的原因。我从建筑图形抽取出一部分犹如“营造法式”般线结构的建筑画与之吻合,使观看的人体验、认知在合理与不合理之间摇荡,也即是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摇荡,由此廓出一个历史时空。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创作了《流着红色的烟囱》、《台阶上滚动着的纸球》、《灰色》、《胡同里飞着的纸鹤》、《白鹭鸶》、《胡同里的蓝色自行车》等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我对老北京的胡同、四合院的留恋与回忆,因为当时老北京面临改建,老房子、四合院、老胡同都面临拆除的命运,那些自我出生就已见惯了的事物如今将要逝去,这在我的情感世界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内心深处的烙印使我想用我的作品留住、记住它们。一个“拆”字所引起的忧虑、愤怒,作为这残酷的现实的印衬,童稚的记忆借纸鹤、纸球在背景上涂抹了十分重要的一笔。用光影素描的方法,强调质感的丰富和结构的复杂,让人感受到犹如时光一样的失而不可再得。一袭行走着的古装,一片跳在即颓的老房遮沿上的“白鹭鸶”,都好似隐蔽中的幽灵对旧城作着最后的一次巡礼。
“心灵深处 有片未知的海”展览现场 / 白野画廊 2019
DEEP IN THE HEART,THERE IS AN UNKNOWN SEA / PGGgallery Beijing 2019
2000年左右我创作了《潮》系列,有的时候,我们是无法拒绝潮流的。因为那时全民经商,网络兴起,人们的心态浮躁,我选择《潮》为题,是因为潮即有现代大潮的意思,同时又有浮躁、忙乱的感觉。画面有打太极拳的人、急奔的狗、网、星星、纷乱的网线等。
最近几年我创作的《生命》系列,《角色》系列《鱼趣》系列,如《红海》、《黑桃》、《广阔天地》、《红尊》、《琥珀》、《觅》、《空间》、《绿石》、《青花》等一系列作品多以鱼为主角,这是我借明代洪应明的一句话“游鱼不知海,飞鸟不知空”而来的。鱼就是一个社会,一个世界,画面中大鱼吃小鱼,鱼再自投罗网,鱼在笑,鱼在奔跑……其实我是借鱼来表达对人的关注,揭示人类生存的本质;是借鱼的形象来表达对社会的关注,提出问题,认识生活,此系列是我对过去的回忆与对当下的记录并夹带有个人的经历。
《观澜之二》 / Sea View No.2
丝网版画 / Silkscreen Print
尺寸 / L 70cm W 54cm
版本 / Editon P/A
年代 / Year 2019
我的早期作品画面以静为主,近期作品画面以动为主。早期作品是对大的历史,传统,文化的思考,近期作品更多的是对个体生命的关注。但不论怎样,这些作品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生命的痕迹,是我记录的世界。在艺术上我是求变而极不安分的,在国内无任何前人经验的情况下,我选择了丝网,在版画以黑白为主的世界里,我选择了套色版画,并执著摸索一路走来。今天丝网版画在全国基本普及,丝网版画无主版套色的色彩对其他版种版画及其他画种的色彩也有所贡献。我的创作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的作品不是幻想、空想,它是我对历史和生活的理解与诠释。虽然艺术作品不能解决问题,但我试图通过我的作品提出问题,通过艺术创作更好地认识生活,用我的作品来叙述表达极其普通平凡而简单的问题,甚至是最基本的生活现象,用它来揭示人类生存的本质思想。
我无法改变世界,但我能影响、记录世界。
张桂林 / 艺术家
艺术家作品欣赏 / Appreciation of works
《觅》 / Cxplore
丝网版画 / Silkscreen Print
尺寸 / L 68cm W 48cm
版本 / Editon 12/20
年代 / Year 2007
《黄海》 / Yellow Sea
丝网版画 / Silkscreen Print
尺寸 / L 70cm W 47cm
版本 / Editon 10/20
年代 / Year 2006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